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 https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八正散之我见
若出现急性泌尿系统感染,如膀胱炎、尿道炎、急性前列腺炎、泌尿系结石、肾盂肾炎、术后或产后尿潴留等属湿热下注者,我们应该怎么处方呢?接下来,我就为大家详细地论述下次方……
组成与服法
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*(面裹,煨,去面,切,焙)各一斤
——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上为散,每服二钱,水一盏,入灯心,煎至七分,去滓,温服,食后临卧。小儿量力少少与之。
功效与主治
.8.20星期一
清热泻火,利水通淋。
湿热淋证。尿频尿急,溺时涩痛,淋沥不畅,尿色浑赤,甚则癃闭不通,小腹急满,口燥咽干,舌苔*腻,脉滑数。
??方解??
本方为治疗热淋的常用方,其证因湿热下注膀胱所致。湿热下注蕴于膀胱,水道不利,故尿频尿急、溺时涩痛、淋沥不畅,甚则癃闭不通;湿热蕴蒸,故尿色浑赤;湿热郁遏,气机不畅,则少腹急满;津液不布,则口燥咽干。治宜清热利水通淋。方中以滑石、木通为君药。滑石善能滑利窍道,清热渗湿,利水通淋,《药品化义》谓之:“体滑主利窍,味淡主渗热”;木通上清心火,下利湿热,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。篇蓄、瞿麦、车前子为臣,三者均为清热利水通淋之常用品。佐以山栀子仁清泄三焦,通利水道,以增强君、臣药清热利水通淋之功;大*荡涤邪热,并能使湿热从大便而去。甘草调和诸药,兼能清热、缓急止痛,是为佐使之用。煎加灯心以增利水通淋之力。本方集大队寒凉降泄之品,泻火与利湿合法,利尿与通腑并行,诸药合用,既可直入膀胱清利而除邪,又兼通利大肠导浊以分消,务使湿热之邪尽从二便而去,共成清热泻火,利水通淋之剂。
本方证为湿热下注,蕴结膀胱所致。湿热蕴结膀胱,水道不利,故尿频尿急,溺时涩痛,淋漓不畅,甚则癃闭不通,小腹胀急;邪热伤津,故口燥咽干;舌苔*腻,脉沉数,均为湿热之征。治宜清热泻火,利水通淋。方中篇蓄、瞿麦苦寒,善清利膀胱湿热,引湿热下行,为君药。滑石、木通、车前子均能清热利尿,通淋利窍,为臣药。栀子通泻三焦之火,大*通腑泻热,使湿热之邪从二便分消,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,缓急止痛;加少量灯心草导热下行,为使药。
名家论述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6:“治大人、小儿心经邪热,一切蕴*,咽干口燥,大渴引饮,心忡面热,烦躁不宁,目赤睛疼,唇焦鼻衄,口舌生疮,咽喉肿痛。又治小便赤涩,或癃闭不通,及热淋、血淋,并宜服之。”
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卷7:“热结膀胱,不能化气而水积下焦,故小腹硬满,小便不通焉。大*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,滑石清六腑而水道闭塞自通,瞿麦清热利水道,木通降火利小水,篇蓄泻膀胱积水,山栀清三焦郁火,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,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。为散,灯心汤煎,使热结顿化,则膀胱肃清而小便自利,小腹硬满自除矣。此泻热通闭之剂,为热结溺闭亨专方。”
《医方集解》:此手足太阳、手少阳药也,木通、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,肺力气化之源,心为小肠之合也;车前子清肝热而通膀胱,肝脉络于阴器,膀胱津液之府也;瞿麦、萹蓄降火通淋、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。滑石利窍散结;栀子、大*苦寒下行,此皆泻热而兼利湿者也。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,用梢者,取其径达茎中,甘能缓痛也;虽治下焦而不专于治下,必三焦通利,水乃下行也。
方歌
八正木通与车前,篇蓄大*滑石研。
甘草瞿麦兼栀子,煎加灯草热淋痊。
八正木通与车前,扁蓄大*滑石研,
草梢瞿麦兼栀子,煎加灯草痛淋蠲。
医案举隅
前列腺炎,某男,50岁。面色苍白,尿急,小便困难,呈点病状,尿道灼痛已有两天,今晨小便不通,尿急,下腹胀痛难忍,大便干结,舌质红,苔白厚,脉弦滑。
外科诊断:为前列腺肥大合并感染。乃湿热壅结下焦,治宜清热散结,通阳利水。木通、车前子、栀子、甘草、瞿麦、萹蓄各9g,大*6g,滑石25g,肉桂3g焗服,北芪15g,*柏6g。连服2剂,大、小便已通,尿急、尿痛减轻,睡眠好转,舌质淡红,苔根*厚,脉弦细。再以上方去大*加白术12g服5剂,原有症状消失。改用健脾渗湿、养血活血的方法告愈。(《新医学》,5:)
评析:现代医学所说的前列腺炎多属于中医淋证范畴,尤以湿热型多见,本案即由湿热壅结下焦而致。治疗投以八正散加味清利下焦,使小便畅利,故而获愈。
李某,女,36岁,年3月11日诊。
患者尿频色*且浑浊,尿痛,口酸,大便不爽后重,肛周痒痛,大便未见血,既往有痔疮病史,舌尖红,苔*腻,脉滑数。查尿常规示:尿蛋白(+),白细胞(++)。西医诊断为泌尿系感染。中医依据舌脉证诊断为淋证,辩证为膀胱湿热证兼以大肠湿热。治以清热通淋,解*利湿为主。
处方:通草6克,车前子10克,瞿麦10克,大*6克,扁蓄10克,滑石10克,生地10克,栀子6克,甘草6克,槐花10克,银花10克,生薏苡仁30克,藿香10克。3剂,水煎毫升,分早中晚三次饭后温服,日1剂。
二诊(3月14日):尿频尿痛减轻,口已不酸,大便后重感改善,脉仍滑。又取3剂。
三诊(3月16日):尿频尿痛症状已不明显,大便渐畅,肛周症状改善,脉稍滑。上方去生地、栀子,加厚朴6克,又服5剂而愈。
附方
五淋散
组成:赤茯苓g,当归(去芦)、甘草(生用)各g,赤芍药(去芦,锉)、山栀子仁各g。
用法:上为细末,每服二钱(6g),水一盏,煎至八分,空心,食前服。
功用:清热凉血,利水通淋。
主治:湿热血淋,尿如豆汁,溺时涩痛,或溲如砂石,脐腹急痛。
出处: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化裁方之间的鉴别
五淋散与八正散均可治疗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。五淋散重用栀子、赤芍,意在清热凉血,故以治血淋为主;八正散集诸多利水通淋之品于一方,意在清热通淋,故以治热淋为主。
“排石颗粒”正是从传统方剂“八正散”的基础上衍化而来。原方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症,病机为湿热蓄于膀胱,致使尿频涩痛,淋漓不畅,小腹胀满等症。为了加强药品的排石疗效,南京同仁堂对原方进行加减。现方中连钱草利湿通淋,清热解*为主药。辅以车前子、木通、石韦、瞿麦、滑石、苘麻子利水通淋,清利湿热而通淋。佐以忍冬藤清热解*,疏风通络;徐长卿化湿止痛。甘草补脾益气,清热解*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,为佐使之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清热利水,通淋排石之功。从“八正散”到“排石颗粒”,最大的调整就是添加了“连钱草”作为君药。
江苏为连钱草道地药材的产地,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地上部分。辛、微苦,微寒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利湿通淋,清热解*,散瘀消肿。用于热淋,石淋,湿热*疸,疮痈肿痛,跌打损伤。
注意事项
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。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的症状,如头晕、心跳、四肢无力,胃口欠佳。
另论
.8.20星期一
淋证虽有五淋、六淋等诸淋之分,然基本病机皆因湿热蕴结下焦,肾与膀胱气化不利所致。由于湿热之邪蕴于膀胱,久而不去,所以诸淋渐而成矣。此病初起多以湿热为主,如治疗不及时,日久可损伤正气,后期亦可形成虚实夹杂的症候。所以治疗淋证重在清利湿热,然后兼以其他方法治疗(如补肾、化瘀等)。八正散是治疗湿热淋证的基础方,其他很多方药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,灵活运用本方对于治疗诸淋很有帮助。方中有木通一味,现代药理研究说其有肾*性作用,可能与使用方法、时间、体质等因素有关,我们认为存疑需待进一步研究。对于此药,亦可用通草代替,效果亦好。此外,本方中苦寒与清利药偏多,容易损伤脾胃,临证中遇到此种情况,亦须相应调整处方。西医如泌尿系感染、泌尿系结石、肾盂肾炎等疾病可参考本方来治疗。
药解
冬葵子,在《神农本草经》就记载有利尿作用。《名医别录》也记载有排石功效。在治疗泌尿道炎症和尿路结石患者时常将冬葵子与连钱草合用,连钱草是金钱草的一种,属唇形科植物,主产我国南方各省,此种金钱草(连钱草)对尿路结石效果最佳,连钱草的利尿作用强,可以增加尿流量,促进输尿管和膀胱的运动,加快结石的排出,特别对输尿管的下段结石和膀胱结石效果较好。但临床上常常与其他几种金钱草混淆在一起,要注意区别,才可确保疗效。
萹蓄性苦,味微寒。归膀胱经。能够利尿通淋,杀虫,止痒。用于膀胱热淋,小便短赤,淋沥涩痛,皮肤湿疹,阴痒带下,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篇蓄具有利尿、降压、杀虫、抗炎、抗氧化、抗肝纤维化、抗癌、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,但药物开发还是主要集中在利尿抗炎这一方面。
车前子
味甘,性微寒。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,渗湿通淋,明目,祛痰。用于水肿胀满,热淋涩痛,暑湿泄泻,目赤肿痛,痰热咳嗽。
《本草经疏》:车前子,其主气癃、止痛,通肾气也。小便利则湿去,湿去则痹除。伤中者必内起烦热,甘寒而润下,则烦热解,故主伤中。《本草汇言》:车前子,行肝疏肾,畅郁和阳,同补肾药用,令强阴有子;同和肝药用,治目赤目昏;同清热药用,止痢疾火郁;同舒筋药用,能利湿行气,健运足膝,有速应之验也。《药品化义》:车前子,子主下降,味淡入脾,渗热下行,主治痰泻、热泻,胸膈烦热,周身湿痹,盖水道利则清浊分,脾斯健矣。取其味淡性滑,滑可去暑,淡能渗热,用入肝经,又治暴赤眼痛,泪出脑疼,翳癃障目及尿管涩痛,遗精溺血,癃闭淋沥,下疳便*,女人阴癃作痛、或发肿痒,凡此俱属肝热,导热下行,则浊自清矣。
瞿麦
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小肠经。
功能主治
利尿通淋,破血通经。用于热淋,血淋,石淋,小便不通,淋沥涩痛,月经闭止。由于瞿麦归心小肠经,有为苦寒之品,所以临床可以治疗心火下传小肠所导致的口舌生疮,小便赤*等症。
各家论述
《本草经疏》:"瞿麦,苦辛能破血,阴寒而降,能通利下窍而行小便,故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,因于小肠热甚者。寒能散热,辛能散结,故决痈肿。除湿热,故明目去翳。辛寒破血,故破胎堕子而下闭血也。去肾家热,故云养肾气。逐膀胱邪逆者,亦泄湿热故也。湿热客中焦,则清浊不分而为霍乱,通利湿热,则霍乱自解矣。
《本草正》:"瞿麦,性滑利,能通小便,降阴火,除五淋,利血脉。兼凉药亦消眼目肿痛;兼血药则能通经破血下胎。凡下焦湿热疼痛诸病,皆可用之。
萹蓄
味苦,性微寒。归膀胱经。
功能主治
利尿通淋,杀虫,止痒。用于膀胱热淋,小便短赤,淋沥涩痛,皮肤湿疹,阴痒带下。
各家论述张寿颐:萹蓄,《本经》、《别录》皆以却除湿热为治。浸淫疥疮,疽痔,阴蚀,三虫,皆湿热为病也。后人以其泄化湿热,故并治溲涩淋浊。濒湖以治*疸、霍乱,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。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,而气虚之病,皆非其治。若湿热疮疡,浸淫痛痒,红肿四溢,脓水淋漓等证,尤其专职。
滑石
味甘、淡,性寒。归膀胱、肺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
利尿通淋,清热解暑,祛湿敛疮。用于热淋,石淋,尿热涩痛,暑湿烦渴,湿热水泻;外治湿疹,湿疮,痱子。用于小便不利、淋沥涩痛等症,可配车前子、木通等品;用于湿热引起的水泻,可配合茯苓、薏苡仁、车前子等同用。对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、鲜藿香、鲜佩兰等同用;治湿温胸闷、小便短赤,可配合生苡仁、通草,竹叶等同用。此外,本品外用还能清热收湿,用治湿疹、痱子等,可配石膏、炉甘石,枯矾等同用。
栀子
味苦,性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
功能主治
泻火除烦,清热利尿,凉血解*。用于热病心烦,*疸尿赤,血淋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*疮疡;外治扭挫伤痛。
临床应用
1.用于热病发热,心烦不宁等症。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。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,见有发热、胸闷、心烦等症,可用栀子配合豆豉,以透邪泄热、除烦解郁。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、神昏谵语等症,可用本品配*连等泻火而清邪热。
2.用于热*、实火引起的吐血、鼻衄、尿血、目赤肿痛和疮疡肿*等症。山栀又有凉血止血、清热解*的作用,用治血热妄行,常与生地、侧柏叶、丹皮等配伍;治目赤肿痛,可与菊花、石决明等配伍;治疮疡肿*,可与*连、银花、连翘等同用。
3.本品又能泄热利湿,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*疸、面目皮肤发*、疲倦、饮食减少等症,常与*柏、茵陈蒿等同用。又用生栀子研末,与面粉、*酒调服,有消肿活络的作用,可用于跌仆损伤、扭挫伤、皮肤青肿疼痛等症,为民间常用的“吊筋药”,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、肌腱损伤。
总之,栀子,轻清上行,能泻肺火,去肌表热,在外感热病、表里有热之际,能起双解的作用;本品苦寒泄降,又能泄三焦火,凉血清心热,可用于热病心烦;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。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,又能清血分热。至于泄热利湿,可用治*疸,也是它的特长。本品配*芩,能泻肺火;再加淡豆豉,能双解表里之热,配以*连,能泻三焦火、清心热;配以生地、丹皮,能凉血止血,治血热妄行、吐衄尿血;配以*柏、茵陈,能清热利湿,治湿热*疸。
木通
味苦;性寒,归心,脾,肾,小肠及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活血通脉。主小便赤赤;淋浊;水肿;胸中烦热;喉喉疼痛;口舌生疮;风湿痹痛;乳汁不通;经闭;痛经。
临床应用:
1.治小儿心热(小肠有火,便亦淋痛,面赤狂躁,口糜舌疮,咬牙口渴):生地*、甘草(生)、木通各等分。上同为末,每服三钱,水一盏,入竹叶同煎至五分,食后温服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导赤散)
2.治尿血:木通、牛膝、生地*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*柏、甘草。同煎服。(《本草经疏》)
3.治水气,小便涩,身体虚肿:乌臼皮二两,木通一两(锉),槟榔一两。上件药,捣细罗为散,每服不计时候,以粥饮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4.治产后乳汁不下:木通、钟乳各一两,漏芦(去芦头)二两,栝楼根,甘草各一两。上五味,捣锉如麻豆大,每服三钱匕,水一盏半,黍米一撮同煎,候米熟去滓,温服,不拘时。(《圣济总录》木通汤)
大*
味苦,性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
功能主治
泻热通肠,凉血解*,逐瘀通经。用于实热便秘,积滞腹痛,泻痢不爽,湿热*疸,血热吐衄,目赤,咽肿,肠痈腹痛,痈肿疔疮,瘀血经闭,跌打损伤,外治水火烫伤;上消化道出血。酒大*善清上焦血分热*。用于目赤咽肿,齿龈肿痛。熟大*泻下力缓,泻火解*。用于火*疮疡。大*炭凉血化瘀止血。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。
使用禁忌:
《本草经疏》:"凡血闭由于血枯,而不由于热积;寒热由于阴虚,而不由于瘀血;症瘕由于脾胃虚弱,而不由于积滞停留;便秘由于血少肠燥,而不由于热结不通;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,而不由于饮食停滞;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,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;吐、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,炎烁乎上,血热妄行,溢出上窍,而不由于血分实热;偏坠由于肾虚,湿邪乘虚客之而成,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;乳痈肿*由于盱家气逆,郁郁不舒,以致营气不从,逆于肉里,乃生痈肿,而不由于膏粱之变,足生大疔,血分积热所发,法咸忌之,以其损伤胃气故耳。
临床应用:
1.治伤寒阳明腑证,阳邪入里,肠中有燥屎,腹满痛,谵语,潮热,手足濈然汗出,不恶寒,痞满燥实全见者,以此汤下之。(《伤寒论》大承气汤)
2.治大便秘结:大*二两,牵牛头末五钱。上为细末,每服三钱。有厥冷,用酒调三钱,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,蜜汤调下,食后微利为度。(《素问病机保命集》大*牵牛丸)
3.治产后恶血冲心,或胎衣不下,腹中血块等:锦纹大*一两,杵罗为末,用头醋半升,同熬成膏,丸如梧桐子大,用温醋化五丸服之,良久下。亦治马坠内损。(《千金方》)
4.治眼暴热痛,眦头肿起:大*(锉,炒)、枳壳(去瓤,麸炒)、芍药各三两,山栀子仁、*芩(去黑心)各二两。上五味粗捣筛,每服五钱匕,水一盏半,煎至七分,去滓,食后临卧服。(《圣济总录》大*汤)
5.治心气不足,吐血衄血:大*二两,*连、*芩各一两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顿服之。(《金匮要略》泻心汤)
6.治肠痈,少腹肿痞,按之即痛如淋,小便自调,时时发热,自汗出,复恶寒。其脉迟紧者,脓未成,可下之,当有血;脉洪数者,脓已成,不可下也:大*四两,牡丹一两,桃仁五个个,瓜子半升,芒硝三合。上五味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,去滓,纳芒硝,再煮沸,顿服之,有脓当下,如无脓当下血。(《金匮要略》大*牡丹汤)
方药加减
兼血淋者,加小蓟10克,白茅根30克;
兼石淋者,加金钱草30克,海金沙15克,石韦15克;
兼淋浊者,加萆薢10克,菖蒲15克;
兼口舌生疮者,加竹叶15克,元参10克;
兼目赤者,加胆草10克,柴胡10克;
兼大便湿热者,加槐花10克,银花10克;
兼发热者,加银花10克,菊花15克;
兼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舌淡脉细者,去大*、栀子,加山药15克,茯苓10克,菟丝子10克。
扫码添加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