炉甘石

首页 » 常识 » 问答 » 马蜂来袭,该如何应对
TUhjnbcbe - 2025/4/29 22:07:00

马蜂,又称为“蚂蜂”、“胡蜂”或“黄蜂”。体大身长毒性也大,膜翅目(Hymenoptera)细腰亚目(Apocrita,过去称为针尾亚目(Aculeata〕)内除蜜蜂类及蚂蚁类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虫。是一种分布广泛、种类繁多、飞翔迅速的昆虫。属膜翅目之胡蜂科,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,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,会群起攻击,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马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,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。

马蜂毒性很强,其蜇针的毒液含有磷脂酶、透明质酸酶和一种被称为抗原5的蛋白,被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,且感到火辣辣的痛,严重时,会致人死亡。

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,其中水分占80%~88%,还含有若干种蛋白质多肽类、酶类、组织胺、酸类、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。人体受蜂蜇后,最初只是出现受蜇部位的肿胀、充血,皮肤温度升高,有烧灼感,但这只是蜂毒产生的局部作用,而对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,会迅速出现眼睛和脸部的肿胀、腹痛腹泻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接着出现血压下降、神志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现象,严重的因呼吸、循环衰竭导致死亡。

一、如何预防马蜂蜇伤

1、野外作业或游玩时,应加强个人防护,包括穿浅色衣裤,避免使用芳香浓郁的护肤品或香水,随身携带防毒蜂蜇伤的药水等。尽量选择穿着厚实完整的紧口衣服,戴上帽子,避免露出胳膊、小腿等部位。

2、庭院要经常修剪树木,翻松土壤,减少马蜂筑巢的机会,注意不要惊扰马蜂,房前屋后避免栽种多汁植物,减少马蜂进入宅院的机会。

3、不应在住宅内大量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,以免马蜂集结。

4、受到马蜂围攻,不要狂跑,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蹲伏不动,然后往反方向离开或隐蔽;马蜂围攻别人时,不要贸然救助,条件允许,可携带火把驱赶马蜂。

5、在居民生活区附近发现马蜂巢穴,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,可以找专业的虫控公司处理。

二、马蜂蜇伤后,如何自救

1.绷扎

立即绷扎被刺肢体的近心端,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,绷扎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。

2.拔出毒刺

蜂蜇伤后观察伤口局部,检查有无滞留于皮肤内的毒刺,发现后立即小心拔除(若无法自行拔出,医院就诊)。

方法是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。若扎入皮肤的毒刺还附有毒腺囊,则不能用镊子夹取,以免挤入毒液而使反应加重,可以用尖细的针头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。伤口不可抓挠以防破溃感染造成一系列全身性中毒反应。

3.中和毒液

(1)在不明确是什么蜂类蜇伤时,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。

(2)若明确是蜜蜂蜇伤,由于蜜蜂的毒液呈酸性,所以可用肥皂水、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。

(3)若明确是马蜂蜇伤,因其毒液呈碱性,所以可用食醋或硼酸粉等弱酸性液体洗涤外敷,以减轻局部症状。

4.局部疼痛、红肿处理

(1)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以消散炎症,红肿严重伴水疱渗液,可用3%硼酸水溶液湿敷,疼痛严重时刻酌情使用止痛剂。

(2)四肢被蜇伤应减少活动,局部放置冰袋冷敷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

(3)若出现伤口局部红肿严重,出现水泡、破溃、坏死,局部或全身的皮疹,胸闷气短、心慌等全身症状,意识障碍、无尿或酱油色尿等不适,医院就诊。

5.保持呼吸通畅

应当注意的是,若蜇伤部位超过10处以上,无论有无其它伴发症状,医院就诊,防止后期出现不可逆的损伤。

三、遇到马蜂我们应该怎么做

马蜂对静止的东西不敏感,但对运动中的物体看得很清楚,越是跑越容易被蜂群追赶。

1、遭遇马蜂袭击,千万不要惊慌乱跑和拍打。尽量在附近寻找建筑物或车厢等封闭空间,进入躲避。如果没有封闭空间,最好不要跑动或扑打,而应立即下蹲保持不动,用衣物将头部、脖子等处迅速包裹,身体蜷缩,减少暴露部位,待马蜂离去后再缓慢离开。

2、如果在城市里发现蜂窝,不要自己去处理,应该找专业的虫控公司处理。

四、被马蜂蜇后注意事项

被蜂群攻击后,不要过分反击,找安全地方蹲下,用衣物遮蔽重要部位,避免激惹蜂群。

多数马蜂蜇人后,不会把刺留在人身上,但也有少部分马蜂会留刺,因此,被蜇伤后要首先检查伤口处是否有毒刺残留,如果有毒刺残留,应该用手或者镊子取出。

如果就近有干净水源,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,并用手挤压伤口附近挤出毒液,这样能减轻中毒后红肿。切记不要用脏水清洗,更不要用泥糊在创面上,这样容易感染伤口。

如果出现发热、头晕头痛、胸闷、呼吸困难、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马蜂来袭,该如何应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