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炎夏日,人们户外活动增多的同时,与许多昆虫有了亲密的接触,引起皮肤病的多发,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夏秋常见蚊虫引起的皮肤病,以及简单的处理和防护。
图片来自网络
蚊叮咬
蚊子在夏季和初秋季节繁殖,白天隐藏在暗处,夜间出来觅食吸血和叮咬人的皮肤。蚊叮咬皮肤时,在吸血的同时释放唾液,可传播多种传染病,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昆虫之一,故应做好防范措施。预防及治疗如下:
一是注意环境卫生,避免在杂草丛、水源地等蚊群滋生场所逗留;
二是室内可喷洒杀蚊剂,或安装纱门纱窗,蚊帐等。皮肤上喷涂驱蚊药水、驱蚊油等以预防蚊虫叮咬。户外活动时加强个人防护,以浅色长衣长裤为佳;
三是局部涂擦各种止痒剂,如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。骚痒明显或皮疹严重者可酌情使用抗组胺药物。此外要避免搔抓,以防细菌继发感染。
图片来自网络
桑毛虫、刺毛虫皮炎
每年的夏秋季节是毛虫的盛发期,桑毛虫、刺毛虫虫体有大量*毛,*毛管道内含有碱性*液。当人们在桑树、果树、路边树下或公园活动散步时,如触及*毛刺入人体皮肤,可将碱性*液注入皮内引发皮炎,随风飘落的*毛落到皮肤及衣物上也会引起皮肤损害。预防及治疗如下:
一是注意个人防护,不要在有刺毛虫的树下纳凉和晾晒衣服;
二是接触*毛后用透明胶纸、胶布粘去皮损处的*毛,反复多次进行;
三是皮炎的治疗以消炎止痒抗过敏为原则,避免用热水烫洗,外涂1%薄荷或酚炉甘石洗剂。若症状严重或皮损广泛者酌情给予抗组胺药、清热解*中草药、止痛药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。
隐翅虫皮炎
*隐翅虫为一种黑橙相间的蚁形小飞虫,虫体各段均含有强酸性*汁,该虫昼伏夜出,有趋光性,夏秋季节的夜晚常飞进有灯光的房间,当虫体在皮肤上爬行时被拍击或压碎时,即释放强酸性*液灼伤皮肤,多在早晨起床后于身体的露出部位突然出现皮肤损害。预防及治疗如下:
一是搞好环境卫生,安装纱门纱窗。睡眠时熄灭室内灯光。如发现皮肤上落有虫体,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打,应将虫体拨落着地后用脚踩死;
二是如已出现皮炎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,然后外擦1%薄荷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。若红肿明显会有糜烂面可用0.1%利凡诺溶液或1: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冷湿敷,如果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。
编辑/张兰博
审核/何素英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