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溃疡性结肠炎病历有感
闫晓菲
山西中医药大学
18级中医一体化二班
近日笔者于脾胃科的住院部翻看了一些病历,恰好西医内科学讲到了溃疡性结肠炎。在检索了近期住院患者的病历后,发现此病的出现频率较高.其次该病诊断缺乏金标准,需要结合临床、内镜、活检,并排除其他类型的结肠炎后作出诊断。以下为该患者的基本情况。
该患者为57岁男性,主因"间断腹痛伴粘液脓血便20余年,复发加重半月"由门诊收入安排住院。患者20余年前由于劳累出现腹痛,伴粘液脓血便,晨起甚.质偏稀,大便4~5次/日。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,期间因饮食不规律及劳累,就上述症状反复发作。半月前由于饮食不规律,左下腹再次出现疼痛且较前加重,伴粘液脓血便,血多脓少,大便3~4次/日,质偏稀,后口服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,遂就诊于我院。入院症见∶左下腹疼痛,呈隐痛,间断性发作,伴粘液脓血便,质稀,日4~5次,血多脓少,有里急后重之感。腹部怕凉,畏寒喜暖。胃脘部胀满不适,烧心、反酸,乏力,口干口苦。纳食一般,睡眠差。舌淡红,苔*腻,脉弦滑。
通过中医辨证,得出分析结果如下∶患者"间断腹痛伴粘液脓血便20余年",辨病属于"久痢"。平素饮食不规律,脾胃虚弱,运化失常,气机失于调畅,腑气通畅不利而发生腹痛;脾胃虚弱运化失司.湿邪内停,郁而化热,湿热之邪下注大肠,与气血搏结而损伤肠络,故见粘液脓血便∶湿为阴邪.其性重浊黏腻,邪气内阻而出现里急后重之感;脾虚湿阻内生,阻滞腑气通降,故胃院部胀满不舒;湿郁化热,致使津液不能上乘,故有口干;湿热内蕴而口苦;脾胃虚弱,致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而反酸、烧心;湿邪困脾,运化无权,而见乏力、纳食一般。同时,淡红舌,*腻苔,弦滑脉均为大肠湿热之象。综上所述,本病病位在肠,与脾胃有关,辨证为大肠湿热。
本证在中医诊断中需要与"泄泻"霍乱"鉴别:
1.泄泻;大便稀潴,粪便清稀,而无赤白脓血便,少有里急后重。通过了解患者症状,可以排除。
2.霍乱∶该病吐泻并见,发病急,变化快。起病突然腹痛,后吐泻交作,吐未消化的食物,气味酸臭。常伴有恶寒发热。患者未见呕吐,故排除。而在西医诊断中,查体基本正常电子胃镜显示胃粘膜脱垂,慢性萎缩性胃炎;肠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。
结合症状体征及既往史,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∶
1急性细菌性痫疾.该病以腹痛,腹泻,发热等为主症.多伴乏力。查体脐周多有压痛,肠鸣音活跃,便培养可见痢疾杆菌。故通过电子肠镜、便培养+药物敏感试验可排除。
2.克隆恩氏病∶病位主要在回肠末端及其临近结肠,临床上有右下腹及脐周疼痛、排便后腹痛不缓解、腹泻、脓血便少见。结肠镜可见病变黏膜为卵石样,有较深的沟槽样溃疡。活检病变肠壁呈全层性炎症。结合患者具体情况,可排除。
中医辨证治疗,治以清肠化湿,凉血止痢,方选葛根芩连汤合芍药汤加减,具体如下∶粉葛10g*芩9g*连6g白芍15g木香10g当归10g肉桂6g侧柏叶10g佩兰10g地榆10g广藿香10g败酱草15g陈皮12g炒白术10g防风6g北柴胡9g炒枳壳15g炙甘草6g4剂水煎服ml,日一剂,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。中医外治手法予以穴位敷贴治疗健脾化湿。取中脱、上脘、脾俞双、胃俞双、膈俞双、梁丘双、阴陵泉双、三阴交双,隔日一次。予以隔姜灸法,温胃健脾。中脱上午九时,每日一次;神阙下午十五时,每日一次。
治疗溃疡性结肠炎,从疡论治愈疡敛疮止泻,方用科室协定经验方(肠乐一号)加制橡皮1.5g,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单位,加云南白药胶囊0.5g,中药直肠滴入。方如下∶赤石脂20g白及10g枯矾10g炉甘石10g青黛2g制橡皮1.5g水煎ml,中药直肠滴入,每晚一次。
跟诊老师∶李佩芳
指导评语:该生在跟诊期间态度端正认真,对待患者严肃而亲切,病历书写略有不足,但记录详实。对待陌生的症状勤于观察,善于查询资料,并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.思维活跃。对经典方剂的理解尚可,能够在提示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减。但医院流程了解不足,缺乏具体实践经验。
(编辑∶胡家豪)
选自《新中医青年》第91期
《新中医青年》简介《新中医青年》是由共青团山西中医药大学委员会主办、《新中医青年》编辑部承办,成立于年7月,创刊初衷在于为广大文字爱好者服务,普及中医药文化,分享各类优美散文、诗歌、小说等文学作品,为读者呈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文章,同时杂志版式清新、装帧精美,深受广大读者好评。阅读原文扫描上方